目录

从海军陆战队到泥瓦工

目录

前几天参加公司首批“百人英才计划”培训,一些吃瓜读者等着我和田川见面,

其实我和田老师很早就认识了,之前也面基过。

虽然培训请了很多外部专家老师来授课,但我感觉最有收获的还是内部同事的分享。

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董事长的讲话,感受到从 0 到1的勇气和不易,

平时随时能听到公司的愿景、战略、制度等,这背后原来都有故事,都是在发展过程中的决策。

还有重庆分部鲁老师的即兴演讲,通过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孙子对话,我感觉是最具智慧的发言。

还有成都分部 97 年的李老师的分享,通过剖析个人快速成长的心路历程,告诉我们要抓住每一次天上掉下来的机会。

和李老师还算比较多的交流,在他中级的时候就给我分享了干到合伙人的职业规划。

我很能理解他说的每次所谓的“机会”的故事,似乎其中一次没抓住,就不是现在的样子。

但我感觉这是他一直努力的结果,中间没有哪次机会都不会影响大局,只是早晚的问题。

在回来的航班上,我一直在思考“职业规划”的问题,在我的思想中从来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,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,追随自己内心。

这也让我联想到一个大学同学,他叫老付,

2012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海军陆战队,

2015 年参加了抗日战争 70 周年阅兵,

2019 复员回家并拒绝了当公务员的机会。

复员后没有一技之长,跟着父母做贴瓷砖的生意,

他说有两年的时间是迷惘的,

后面他自己出来单干,招了十多个人,还是做这个行业。

去年收入已经做到了 300 万,明年的目标是 1000 万。

我很好奇的问他,为什么当时不转业去当公务员,或者去公司上班?

他说:“我刚出来的两年是迷惘的,虽然我不知道想要做什么,但是我知道我不想做什么,我不想进体制内。”

其实,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,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,但似乎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,就这样得过且过着。

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借口,一直安慰着自己。

而老付让我感触很深的是,在大学的时候其实他并不擅长销售,但他现在却在销售做得很好,这其实就是以前我们接受的教育“干一行,爱一行”。

他说:“销售就是脸皮厚嘛,然后你就觉得就这么回事。”

我自己感觉做不到他这样,也许突破自己很难,但只要突破了禁锢自己的思维就很简单。

另一个触动我的是,他的学习能力。

当我问他怎么跨行从零做到现在的,他很自豪地告诉我论专业程度他在这个地区是数一数二的。

而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学习。

我心里还纳闷,不就贴个瓷砖吗,这还学习个啥?

他给我举了个例子,比如他了解到谁对行业或者专业有很深的认知,

他就通过朋友介绍认识,向别人请教,他说“通过牛逼的人,是最快速的学习方法

另外就是通过花钱学习,比如他想了解抖音,就报了很多线上付费课程去学习了解,能用钱解决的问题,都不是问题

另外和他聊了些,感觉他花了很多功夫在学习上,不只是他现在专业上的学习,还有很多“杂学”。

其实,我认为职业规划是很不切实际的东西,

因为这个时代,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,

只有变化是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。

当然不是说一个人不需要积累,

相反,看似变化的背后是有很多不变的东西的。

例如,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,从学生时代爱讲笑话到长大了讲脱口秀,从做审计到做财务。

甚至,从海军陆战队到泥瓦工,这背后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可积累的。

就像我问老付,“你觉得跨行背后,你个人以前的核心能力或者经验在这个行业有用吗?”

他说:“肯定有用呀,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。”

而这就是一个人的内核。

就像我从边防步兵到干审计,跨行了吗?

感觉跨了,但在部队,我学过 CPA ,又好像很自然。

就像我从审计转到 IT 审计,跨行了吗?

感觉跨了,但在军校,我学的计算机,又好像很自然。

就像我干审计的过程中折腾下公众号,跨行了吗?

感觉跨了,但在部队,我干了两年宣传干事,又好像很自然。

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奇妙,它不是划定了考纲的考试,

而是一个严密的奖励系统,

你之前追随内心的努力和付出,无论当时看着多么无用,

都能在未来的某一刻收获到奖励。

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