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做好积累

上学的时候,每门课一本教材,听课做笔记,考前复习,似乎比较容易形成体系。

工作的时候,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杂乱无章的问题。

我们知识形成的模式,由大纲 -知识 细节的学习方式,变成了面对问题 -解决问题 的学习方式。

大家每天都感觉在干杂活,没有积累,是因为一直只停留在解决问题,像一个救火队员,只扑灭当前火烧眉毛的事。

随着时间的增长,我们很多时候感觉这个问题以前解决过,甚至我很熟悉,但是自己已经遗忘,又需要重头再来探索解决,虽然这一次可能解决起来快一些,但还是再一次浪费了时间。

那么,如何干着搬砖的活,也能积累整个建筑大厦的知识体系呢?

我感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
少做一次性的活

工作中有很多是一次性的活,也许就今天做一次,今后再也不会出现了,

对待这类活的态度是尽量少占用自己的时间。

可以用零碎时间去处理这些事务,或者在一个时间集中处理这些活。

我买过很多付费账号,就是因为只要能节省我干这些杂事的时间,我都愿意付费。

我甚至干审计第一个项目,就 300 元买了一个扫描全能王一年的会员,只是因为它可以建文件夹将一个公司的扫描件整理在一起。
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这些事干多了,你就没有时间思考,学习了。

记好笔记

对于一个专业工作,更多的时候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,将来还会再出现。

或者说这个问题是我们专业知识体系的一环。

在我们初次面对这个问题,上网学习相关知识,思考理解到最终解决,我们还需要加一步就是记笔记。

这个记笔记就是嵌入到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的,它本身就是我们思考的过程。

没错,就是很简单的记好笔记

往往最有用的东西也就是最朴实的东西,它没有那么高大上,就是老生常谈的记笔记。

这个笔记不是复制、粘贴,不是网页剪藏,不是收藏吃灰。

而是把你看到的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话总结下来,把你思考总结的东西提炼出来,把你后面还可以继续再学习的东西写下来。

它本身就是锻炼思考能力的工具,也是今后遇到相同问题可以检索的宝典,更是将来形成知识体系的脉络架构。

重复的活用最高效的方法干

如果这个活只做一次,我会用最简单、最直接、最傻的方法干,因为这能节省我的精力。

但如果这个活是经常会遇到,或者一年会遇到好几次,我都会去寻找最高效的方法。

哪怕这个活每次只需要三分钟,我也愿意花 1 天去写个代码,让其自动化。

我们工作中经常做数据分析,我经常看到工作了2 、3 年的同事,每次都还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导数。清洗数据都是手工在搞,难免无语。

寻常的这些数据处理问题,我都有自己的脚本,都可以批量处理,以最快速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
能达到这样的程度,是因为只要遇到一次,当判断它以后还会经常出现,我会连续几天寻找最优方法,写成脚本,或者记录在笔记里,以备将来复用。

预则立,不预则废

小到我们一个审计项目,要想自己工作顺利推进,我们也得提前几天向客户提出后面几天需要的资料。

再到一个职业发展,我们需要提前学习、尝试下一个级别需要具体的知识和能力。

大到人生追求的意义,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想怎么过好这一生,都需要提前做些事情。
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

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临到事前,才去想怎么做,这哪里来得及。

就像很多项目组找过我,有没有什么效率工具,很多时候其实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,但这需要时间。真正应该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平时。

得益于平时折腾和思考的习惯,当想到一个问题有好的解决方法时,往往在空闲的时候我就去研究学习。

很奇妙的是,往往很多项目遇到的难题都是我之前研究过的问题,有现成的解决方案,可以马上用上。

而如果这个问题是遇到才去想,哪里能搞得出来。

就算没有现成方案,但根据之前类似做过的东西,往往也有 3 成的把握,就能做到心中不慌。

在项目上每次节约出来的时间干嘛?继续研究下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。

因此,做一件事我本身的动作很慢,但往往工作上的效率很高。

结语

前面主要讲了工作中如何处理:

  1. 一次性问题
  2. 共性问题
  3. 未来的问题
  4. 记笔记

最终的落脚点是笔记,而工作中随着散点问题的解决,我们的笔记会逐渐增加,

我们也会不断去归纳、总结、丰富、完善。

有时,我们也还需要再去系统性地成体系的去学习涉及的知识,让已有的笔记体系化,查漏补缺,

最终积累成我们属于自己的东西。